一次徒步、一次支教、一通电话,她跨越山海扎根山区学校15年!-w66利来

一次徒步、一次支教、一通电话,她跨越山海扎根山区学校15年!

2023-07-02 15:43:56 阅读量77847



在丽江市东北部的宁蒗县,一颗蓝宝石镶嵌在翠绿的群山中,玲珑精致。身临泸沽湖,水天一色,清澈如镜,乘猪槽船缓缓滑行于平静水面之上尽显古朴宁静,如此秀美的湖光山色俘虏了不少游人,吴兴珍就是其中之一。

来自大城市的她,跨越山海,来到宁蒗,仅因一次徒步、一次支教、一通电话,吴兴珍便在这里待了十五年。


一次徒步

吴兴珍,广东深圳人,2008年她和朋友徒步宁蒗,不经意间来到了永宁镇一个叫拉嗡落的村子。秀美的山川、淳朴的村民让她心生欢喜,但破旧的房屋、简陋的学校也让她心里五味杂陈……

“在‘中华第二新星小学’100多平米的院子里,孩子们东一个西一个地趴在地上做作业,当我走进教室的那一刻都被吓呆了,孩子们三五成群地挤在为数不多的课桌上,心里触动特别大。”

学校的幼儿园、一年级、二年级学生混合在一个班里上课,而代课老师只有一个。尽管教学环境差,孩子们依旧认真学习,从纯真的目光中,她看到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。

吴兴珍从村民那里了解到,这里的女孩子13岁就嫁人了,在她的认知里,13岁是天真无邪的年纪,孩子们应该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接受教育!“13岁给人家当媳妇,这是一件挺可怕的事情。都说一个好女人影响三代,自己都没有读书,她能够影响啥,只会越来越穷,后代只会越来越愚眜,越过越不舒心。”

孩子是未来的希望。而糟糕的教育环境、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,很可能会毁了祖国的花朵。他们应该像大城市的孩子一样享有优质的教育,丰富的资源,拥有先进的思想。吴兴珍很想为他们做些什么,于是心里产生了留下来的想法。“我能不能让孩子们吃饱饭、穿暖衣、有书读?我想留下来,先做一年试试看。” 

就这样,从游客到教师,吴兴珍在拉嗡落开始了她一年的支教生活。


一次支教

来宁蒗之前,吴兴珍的日子随心所欲,经常和朋友一起到处游玩,生活过得非常悠闲舒适。而现在,吴兴珍开始了充实而忙碌支教的生活:她走进大山深处挨家挨户家访,劝说村民让孩子接受教育;承担学校大部分教学工作,包括教语文、数学、音乐,教孩子们学说普通话;辗转各个单位部门寻求支持,说出她想扩建学校的构想……


学校破败的读书环境,一直是吴兴珍的一块心病,她不只一次萌生了扩建学校的念头,一不做二不休,她将自己多年的积蓄用于扩校工程,并在相关部门的大力协助下,扩校蓝图得以落地。竣工后的学校总面积增加到1000余平方米,还新增了学生食堂、小型运动场,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,学校更名为“新星学校”。

“以前学校比较破旧,面积也小,现在有干净的教室、崭新的课桌,还有不同学科的老师。我的孩子在这里读书,很放心。”宁蒗县永宁镇温泉村拉嗡落的村民马阿夫说。

刚开始支教的时候,吴兴珍面临语言不通、居住环境差的困难,曾一度想要打道回府,但在善良乡亲的帮助下,她逐渐适应了这里的工作和生活。

“刚开始我最难克服的困难就是这里的蚊虫和毛毛虫。一到下雨天,特别不想上厕所,满院子都是虫,虫子甚至会爬到你的房间。”面对这些困境,从小生活优渥的吴兴珍有点手足无措。“乡亲们建议我养鸡,让鸡吃掉这些虫子,困扰我的虫子问题就迎刃而解了。”

一晃,一年的时间就这样在吴兴珍“试一试”的日子里结束了,她回到了深圳继续大城市的生活,直到接到学生的一通电话……


一通电话

“您回不回来?……您要不回来,就没人教我们了。”一声声渴望读书的呼唤直击着吴兴珍的心,吴兴珍第一次感受到孩子们非常需要自己,她最终考虑回来,回到拉嗡落带这帮孩子。这一回去,吴兴珍就待了十多年。

在回来的日子里,吴兴珍通过走访,把学校生源拓展到永宁镇温泉村拖七、农场、拉翁落等六个村民小组,改变了以往混合教学的状态,各年级分开教学,学校还免收学费和生活费,成为了一所“零收费”的民办学校。

后来,吴兴珍担任校长工作,她面向全国招聘热心教育的爱心人士,来自全国各地的教师队伍不断壮大。微薄的工资、闭塞的交通难抵他们对教育工作的热爱。“老师们有爱、有教育情怀才会来山区教书。学校有今天,离不开他们的默默付出。”

翟文斌被吴兴珍无私付出的精神所感染,从江西千里迢迢来到拉嗡落当一名乡村教师:“吴老师有着为人师表的美德,具备着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,她能够细心照顾每一位学生、教师,并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,让学生在学习和成长中实现全面发展。虽然乡村相对于城市,生活和工作环境相对艰苦,但给了我更多的挑战和思考生命的意义。”

为减轻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,让学生快乐学习,吴兴珍利用人脉资源为孩子们谋求善款物资,爱心人士们纷纷捐赠桌椅等学习用品,有的甚至进校代课,尽自己所能提供帮助。


新星学校作为偏远的多民族山区学校,生活并不方便,买菜都要搭乘营运车到镇上购买,而费用不低。

于是吴兴珍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,把学校对面的土地利用起来,建立劳动教育实践基地,这样既解决了部分食材的问题,也可以开展劳动教学,鼓励孩子们用双手创造幸福。“孩子们体验劳动过程,享受到了劳动成果,这就是我们教育的意义所在。”

实践成功与否对于吴兴珍来说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其中的过程。孩子们了解了什么季节种什么菜,各个蔬菜的营养价值……他们体验到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。

在今年五月《云南省教育厅关于2023年中小学劳动教育典型案例评选结果的公示》中,新星学校劳动教育实践的案例入选云南省2023年中小学劳动教育典型案例,吴兴珍的工作得到了省级的认可。


一片深情

她的善举也感动了乡亲们,当时在学校不通水电的情况下,乡亲们自发组织到山里挖沟渠,到学校帮忙布线。他们知道改善基础条件就是改变孩子们的生活,有村民还经常往学校跑,提供了很大的支持,“我没读过书,要让我们的娃娃读书。”

十多年来,在吴兴珍和全校教职工的努力下,村民从抵触到接受,从接受到支持,一步步认识到接受教育的重要性,一个又一个的孩子被送进校园,现在学生人数增加到150多名。吴兴珍的努力村民们看在眼里、记在心中,他们时不时会给学校送土特产,“不付钱肯定是不行的,所以我总叮嘱老师们,一定要出钱。”

如今,吴兴珍并没有打算再回深圳,而是继续扎根山区学校,带着最朴素而美好的愿景,用爱为孩子们插上梦想的翅膀。“我决定来这里,就没打算再回去。如果有一天我不在了,我跟村长说了,要简简单单的,帮我在这片土地上火化。”

十五年来,从一次徒步到扎根宁蒗这片热土,吴兴珍从不计较付出与回报,为大山教育事业奉献着自己的爱心和力量,得到社会的高度认可:2014年被评为“永宁优秀教师,2015年获得“马云乡村教师奖”,2016年荣获宁蒗县道德模范称号……

打算把一辈子交付给永宁,交付给新星学校的吴兴珍,本可以在深圳过着优渥的生活,却在这里找到了笃定的信念,就是把孩子们带好,这里的一切也成为她诗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篇章。


记者/雷凤娇 邱丽亚 杨俐娜

编辑/和润黄

责编/李琳瑛

新闻热线/0888—5122344

©丽江市广播电视台

(发稿编辑:雷凤姣)

©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

网站地图